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
經濟部23日公布今(2013)年7月工業生產指數105.83,創下歷年第二高,僅次於2011年3月的107.42,較去年同月增加2.07%,也較6月成長6.38%,其中,7月製造業生產指數105.18,月增率5.81%,年增率2%,不僅為去年6月以來最高,也是歷年第5高,更終結連續5個月的負成長。
經濟部指出,若就製造業按4大業別觀察,7月以化學工業較去年同月增加4.29%最多,金屬機電工業、民生工業及資訊電子工業也依序增加2.05%、1.16%及1.06%。
若按主要中行業來看,經濟部指出,製造業主要行業7月生產以基本金屬業較去年同月增加11.56%最多,化學材料業增加6.66%次之,汽車及其零件業、電子零組件業亦分別增加5.46%、4.68%,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則減少14%,機械設備業也減少9.38%。
此外,經濟部表示,7月電子零組件業年增4.68%,指數118.42創歷史新高,主要是因行動通訊市場擴大中低階新品布局,拉高晶片需求,帶動晶圓代工、構裝IC等產量持續成長,加以太陽能電池受惠於美國及日本的強勁需求而增產。1至7月累計較去年同期增加5.13%。
至於化學材料業年增6.66%,主因國際原油價格回升與亞洲石化廠陸續進入歲修期,激勵石化原料生產動能,加上去年同期因部分烯烴廠歲修、六輕跳電意外影響產出,比較基期偏低所致。不過,累計1至7月年減1.18%。基本金屬業年增11.56%,主因國內鋼鐵大廠因應9月起之高爐歲修,先行拉高產量進行備料,加上海外下游鋼鐵加工廠對熱軋之需求上升所致。
不過,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則年減14%,經濟部分析,主要是高階智慧手機市場銷售不如預期,以及電視機也因品牌大廠進行庫存調整而減少下單所致,惟光學元件受惠於手持裝置國際品牌大廠即將推出新機之備料需求而增產。1至7月累計較去年同期減少7.55%。
另外,機械設備業也年減9.38%,主因全球景氣復甦緩步,企業設備投資續呈保守,加上日、韓的競爭,導致工具機及化工、塑膠、電子等專用生產機械顯著減產所致。1至7月累計較去年同期減少9.33%。
至於7月份製造業生產指數年增2%,經濟部分析,主要因半導體高階製程產能持續提升,鋼鐵大廠歲修前拉升高爐生產之備料效應,以及油價走高拉抬石化原料需求,致使半導體、鋼鐵、石化等主力產業同步增產。
展望未來,經濟部表示,由於美日經濟成長力道逐漸增溫,歐洲經濟有好轉跡象,可望彌補新興市場的成長減緩,而美國QE未來動向及大陸需求減緩,仍影響我國對外出口成長力道。
不過,經濟預期,在手持裝置新品仍陸續推出及大陸十一假期前的備貨需求,可望活絡電子零組件供應鏈,加上鋼鐵大廠歲修前的產能拉升,以及中油新三輕的正式試車,將有助於整體製造業的生產回穩,預期年增率將呈平緩走勢。
此外,依據經濟部調查,製造業者認為,8月生產量將較7月增加的廠商家數占11.5%,持平者占70.9%,減少者占17.7%,以家數計的製造業生產量動向指數為46.9,按產值計算的動向指數為49.4,顯示8月生產指數將與7月相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