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Stephie Chiu;photo/Hedy Chang、柏成設計】
在台北師大附近的潮洲街巷弄中,一間巧緻的黃色屋盒空間透著明亮光芒,吸引路人駐足、造訪,這是甫獲2012 TI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商業空間獎的貝貝西點(Les Bebes),其設計出自台灣設計師邱柏文的創意。
以最純粹的「家」為造型,和貝貝西點用來盛裝杯子蛋糕的外帶紙盒,以「摺」(Folding)為創意,為這個格局小巧的西點店,打造出具有熟悉感,又擁有獨特性的空間面貌,從落地玻璃裡穿出的牆面,在視覺上將室內空間從裡拉到外,室內、室外就這麼簡單而俐落地連成一氣。
沒有多數商業空間過火的花枝招展,貝貝西點的獨特來自於帶有建築特色的室內設計,邱柏文也以此設計拿下2012 TI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新銳獎(Tiding Award)。在他的設計裡,最大特色是各式相異元素的融合,東方和西方、室內和室外、空間與建築,有時融合、有時對比,無論各元素如何交會擦撞,總是令人耳目一新。
|
室內設計師邱柏文。 |
|
多元文化下的設計養成
回溯自己的設計養成,邱柏文幾乎走過大半個地球。「10歲時前往紐西蘭,16歲時確定未來想要成為建築師,然後18歲時,想多看看世界,就搬到鄰近的澳洲,就讀西南勒斯大學,後來又到瑞典當交換學生,一邊念書,一邊教電腦設計,又因為欣賞日本人的工作精神,於是前往東京,進入黑川紀章建築事務所工作,隔兩年,飛往美國哥倫比亞唸碩士。」最後,是因為回台灣養病,因緣際會參與了台北大學圖書館與資訊大樓的競圖,獲得第一名,從此,回到家鄉落地生根,和另一半王菱檥共同組成柏成設計,將多年來的設計養成,於台灣造就出一個個精采的作品,多次獲獎,包含中華建築金石獎集合住宅首獎、2011和2012 TI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最近也以物流共和國新建工程榮獲2013國家卓越建設獎。
從事室內空間設計,也承接建築個案,邱柏文和王菱檥期望提出具有創意的設計,也能以一己之力擔起對社會的責任,例如近期社會對於都更的關注,使得許多都更案備受注目與壓力,但邱柏文與團隊完成的個案,有幾個就是屬於都更案例。王菱檥表示,「我們不害怕去碰觸具有爭議性的東西,因為我們相信,與其迴避不去碰,還是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將這樣具有爭議性的東西導向正確的方向,或許我們不一定是最正確的,但參與就有了討論的空間,也許,可以讓位於爭議土地上的建築物,其爭議能夠消失。」設計就是要解決問題,特別是居住空間,原就有許多繁雜、瑣碎的細節,但他們謹記著,設計師做一個設計也許只是三個月、六個月的時間,但居住者則是要與空間共同生活十年,甚至更久,設計師所持的角度,如同老師、教育者或心裡諮商師,必須不斷地溝通,因為若不嘗試著溝通,原有的觀念只會一直持續下去,沒有改變的可能,美學教育必須一步步來,才能讓台灣社會的設計前進。
大膽挑戰空間面貌
曾獲得TID單層住宅獎肯定的實品屋作品─「隨心所欲」,提案階段就提了八次,這個位於陽明山保護區第一排的個案,開門便是山,景色優美,而其挑戰在於,僅約30坪的空間必須規劃出客廳、餐廳、廚房、主臥房和客房,邱柏文和王菱檥大膽提出開放式設計(Open Plan),除了主臥房之外,其餘空間幾乎沒有隔間,主臥房也採取可彈性調整的隔間設計。地板選擇黑色,所有的家具,包含界定房間的牆面都是以像是「放進去」的概念來做,例如客房,就像是個輕輕放進空間裡的木盒,滿足了多個空間功能的要求,也保有視覺上與自然連結的清爽。「最大的改變在於沒有大客廳,我們把角色互換,最大的空間給了餐廳。這房子是周末度假的地方,屋主來到這裡洗滌心靈,休閒生活與飲食息息相關,在大餐廳裡,你能泡茶、品酒,面對著窗外綠意,這裡是最好的角落。」
試著跳出框架來思考,然後再換位,從屋主的角度完善生活的細膩處,邱柏文透過設計導入新的生活概念,也許材質、形狀會保有屋主們習慣的方式,如同他們經手的都更大樓作品─「老枝長新芽」,從舊的裡面長出新的創意,而生活就在新概念的導入後,慢慢地起了細微的影響,逐步變化。
【完整內容請見《WE:PEOPLE東西名人》2013年8月號】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