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今年盛夏,6位20出頭的人形藝術裝置表演者,展開熱血0元環島旅程,他們選擇果菜市場、夜市街道、捷運車站等地點,要讓藝術妝點日常,推翻社會對於街頭藝人的刻板想像,他們還深入小學,播下藝術種子。
7年前,還在念國中的陳志政,因為一次與街頭藝人的接觸認識張忘老師,進入匯川劇場,當時的他覺得街頭藝人好玩、又有錢賺,沒想到這一表演就長達7年,如今他已經是經國暨健康管理學院化妝品應用系的應屆畢業生。
今年初,因緣際會聽到同學分享環島旅行的經驗後,他突發奇想,決定以「人形裝置藝術」方式環島,為自己的大學青春畫下熱血句點,他號召劇團裡的朋友們,並在臉書上散播訊息,廣徵願意同行的夥伴,和紀錄片導演徐嘉凱進行溝通。
陳志政說,人形裝置藝術者在台灣是新型態表演藝術,表演者從服裝、眼神到肢體都在表演,取決於個人生活經歷,可以與舞蹈、默劇等藝術型態結合,表演者還可依不同空間、時間進行肢體表演。
人形裝置藝術者需要專注力及肌耐力訓練。參與此次藝型環島、今年畢業於台灣戲曲學院的陳品旭說,人形裝置藝術者表演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定住不動的,所以他們平常就會藉由拉單槓加強肌耐力。
陳志政坦言,決定環島時,並沒打算藝術教育為目標,直到與6位夥伴討論,藝術播種的理想逐漸成型,他們挑戰「0元環島」,堅持賺足旅費再上路,才會在第一站的「新竹」耽誤了,也因此得到許多前來觀賞民眾的熱情。
▲今年夏天,由陳志政為首的6位人型藝術裝置表演者,離開熟悉的信義區,進行熱血環島,他們選擇果菜市場、夜市街道、捷運車站進行表演,希望能改變社會對街頭藝人的刻板印象。圖攝於高雄美麗島捷運站。(圖/Dream Jack Studio 文/郭琇真)
將藝術帶給新世代
這趟旅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深入新竹實驗中學的表演,他們選擇在國中生午飯時間,在川堂表演,利用空檔分享。
陳品旭說,實驗中學是一所以升學為導向的學校,他覺得台灣的教育過於強調升學,導致孩子很少接觸藝術,他一直希望能將「人形裝置藝術」帶給新世代的小朋友了解。
除了進行藝術教育,陳志政也邀請了畢業於台藝大廣電系、擁有多次入圍城市遊牧影展的徐嘉凱擔任紀錄片導演。徐嘉凱的第一部紀錄片就是以街頭藝人為主題,當時記錄的是匯川劇場的創辦人張忘老師,也因此認識環島團隊。
為了這次拍攝,徐嘉凱參考文獻,了解人形裝置藝術的各種表演問題、國內生存環境等,團員懈怠時,他還會從旁激勵。
他說,透過張忘老師認識了人形裝置藝術,擁有一段街頭表演的時光,如今能再度拍攝,成為散播這樣新型態藝術的推手,改變社會對於街頭藝人的觀感,他甘之如飴。
▲人形裝置藝術者從服裝、眼神到肢體都在表演,而這樣的表演型態又取決的個人的生活經歷,還可依不同空間、時間,與觀者產生不同的心靈交流。圖為人形裝置藝術家與小朋友的互動。(圖/Dream Jack Studio 文/郭琇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