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年,中國CPI同比漲2.6%,完成「3.5%左右」這一年初設定的控制目標。圖為杭州市民在一家超市選購豬肉。
圖片來源:路透社/香港文匯報
中國輕鬆實現2013年通脹控制目標。國家統計局9日公佈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6%,與2012年持平,大幅低於年初提出的「3.5%左右」這一調控目標,也意味著中國高層對物價漲幅不超「上限」的目標宣告實現。而去年12月CPI同比漲2.5%,創出7個月新低。展望2014年,學者預計通脹仍將溫和可控,為調結構創造更多政策空間;但PPI連續22個月負增長,經濟仍顯疲弱,對於通縮的擔憂再起。
香港《文匯報》報導,中國物價在2013年的漲勢較為平緩,CPI大多數月份都處於「2時代」。雖然9月到11月CPI漲幅曾連續高企至3%以上,但12月份漲幅再度回落,較11月份大幅收窄0.5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同比漲幅從5.9%降至4.1%,環比上漲0.6%。分析人士認為,食品價格漲幅回落以及上年同期的高基數,是12月物價放緩的主要因素。
在12月份的CPI數據中,食品價格依然是物價上漲的主要推手。12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4.1%,但漲幅低於11月份的5.9%。當月非食品價格上漲1.7%,11月份漲幅為1.6%。
不過,在國內需求疲軟跡象持續之際,12月份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再度下降,降幅1.4%,為連續第22個月下跌。11月份PPI亦下降1.4%。環比則持平。PPI自2012年3月收縮以來,至今始終在負值徘徊,但2013年下半年來跌幅呈現縮窄的趨勢,去年全年PPI同比則下降1.9%。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張平分析稱,PPI持續兩年為負值,意味著實體經濟一直處於通縮狀態,應大量去庫存和產能。但是目前很多企業由於地方稅收返還、金融支持等原因,去產能步伐一直緩慢。
2013年中國經歷了物價漲勢溫和的一年,儘管從去年9月開始,通脹出現抬頭跡象,市場也普遍認同物價進入上漲周期,但對於今年,在經濟平穩運行的背景下,業內普遍預計通脹溫和可控。
交通銀行研究員陳鵠飛分析,3大原因令2014年物價難大幅上漲。首先,2014年經濟增速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不大,產出缺口只是處在或略高於零值,需求對物價的上拉作用並不強;第2,未來市場流動性大幅寬鬆的可能性不大,短期物價水平不具有大幅上漲的貨幣條件;第3,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仍有震盪下行的可能,輸入性通縮擔憂猶存,尤其是工業領域通縮壓力仍存。另外,在市場需求恢復、供給略有下降的情況下,2014年內地豬肉價格可能溫和回升,但由於當前生豬存欄量仍保持在高位,供應仍然充分,肉價大幅上漲可能性不大。
中國農業銀行報告將2014年CPI漲幅的預測值調低至3%,認為在糧食產量「十連增」、產能過剩、輸入型通脹壓力不大以及貨幣供應量增速回落等背景下,2014年CPI上漲壓力總體可控。此外,在需求改善、基數效應以及產能過剩逐步緩解等因素帶動下,2014年PPI同比增速有望轉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