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13年通貨膨脹率為2.3%,低於官方制定的上限。
中國經濟預計在2014年將延續增速放緩的趨勢。改革開放後的34年間,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均增長速度接近10%。但是增長速度在過去兩年裏明顯放緩,2012年和2013年均為7.7%。
現在人們關心的問題是,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下滑是一個過渡性的短期調整,還是一個長期的趨勢?假如是一個長期的趨勢,中國是否已經有了成熟的宏觀政策來應對?
中國政府在多個場合表示,增長速度的放緩是中央政府主動調整經濟政策的結果,而並非由於中國經濟正在失去動力、走向危機。
這種解釋顯得有些不合常理。因為經濟增長是增強一個國家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改善國民生活的基礎,如果不是出現根本性的問題,一個國家的政府完全沒有必要去刻意地降低增長率。
只要認識到中國增長速度下降背後的真正原因,就不難理解增速下降不可避免,而且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的一種新常態:中國的大氣、土壤、河流等已無力承受粗放型的經濟增長帶來的難以在短期內修複的破壞;中國大多數產業由於長期依靠政府的投資推動,已經形成了過剩產能和大量庫存;長期的寬鬆的貨幣政策催生了嚴重的資產泡沫,這個泡沫對中國的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已經構成迫在眉睫的威脅,等等。
這些都意味著,過去30年以經濟高速增長為特徵的「中國奇蹟」已經正式結束,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一個轉折點。至於中國經濟是否會在目前的增長區間停留,或者將會進一步下行?這是一個令投資界緊張關注的問題,也是中國政府尚未能夠合理回答的問題。
上限與下限
中國經濟雙位數高速增長的歷史或一去不復返
幾天前在達沃斯論壇發表的書面講話中,中國總理李克強宣佈了中國政府認定的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這個區間的下限為經濟增長7.5%和新增城鎮就業人口900萬人以上;上限為物價上漲3.5%。
這個新的「上下限」標凖看起來很清晰,實則在理論和可操作性上都有欠考量。例如,它沒有考慮到出現滯脹的可能性,因為經濟停滯和高速膨脹完全可能同時出現,而不會在二者之間留出宏觀政策的調整區間。
滯脹對中國的威脅不是虛幻的,而是現實的。在中國經濟出現明顯減速的背景下,人們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已經動搖,國際投資界不看好中國已經不是個別現象。由於政治、經濟等各種原因造成的資產和資金向境外轉移的現象也愈演愈烈。
這些原因綜合在一起,再加上長期的貨幣超量發行,已經形成了對人民幣的巨大壓力。只要貨幣政策出現誤差,人民幣貶值和通貨膨脹完全可能在頃刻間到來。
對滯脹的政策應對考慮不足只不過是中國政府尚未適應中國增長減速的新形勢的一個例證而已。中國政府在對付去年六月和今年一月出現的所謂「錢荒」現象時的僥倖心態和猶豫不決、在宣傳城鎮化政策過程中所表現的政府意志和傳統思維、在房地產調控方面的政策反覆、對市場預期的引導和管理缺乏效率等等,也都表現了在新形勢下的經濟理論和宏觀政策凖備不足。
這種理論和宏觀政策凖備的不足說明中國政府尚未將經濟的減速運行看作是一種新的常態。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內在的GDP衝動仍然十分強烈。他們對增發貨幣、政府投資、行政命令等傳統的政策手段還是十分依賴,而政策創新意識嚴重不足。
相對於具體的經濟政策而言,能否在總體上適應經濟減速帶來的新形勢,成功完成宏觀政策決策思維的根本性轉變,這是新政府在2014 年所面臨的最重要的挑戰。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網友如要發表評論,請使用下表: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