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Intel最新平台Haswell登場之際,巷子內的人所關注焦點,除了性能提升了多少之外,更是期待Xeon E3系列的到來。其原由不用多說,因為只要Core i5的花費,就能買到Core i7同級性能產品,自然是令玩家們趨之若鶩。
口耳相傳成為逸品
Xeon E3系列誕生於Sandy Bridge世代,其後產品加上版號區隔之,以玩家絡繹不絕搶購的E3-1230為例,依序為Sandy Bridge世代E3-1230、Ivy Bridge世代E3-1230V2、Haswell世代E3-1230V3。它特點是價格只比不鎖倍頻Core i5多幾百元,性能卻和要價超過9,000元的Core i7旗鼓相當,這隻大羊魅力可見一斑。
人氣搶搶滾的Xeon E3系列,和桌上型Core i7、Core i5處理器之間的兩三事,去年8月號特別報導「Core i7殺手Xeon E3」一文中曾介紹過。簡單來講,它們倆是血脈相同的孿生產品,從處理器腳位、核心數量、快取容量到時脈都一個模子印出來,連搭配的晶片組亦然,所以這次就不再贅述。
▲Xeon E3-1230、Core i7/5重點規格比較(點圖看大圖)
主機板通吃Xeon E3
部分人還感到迷惑的跨平台相容性問題,也就是Xeon E3處理器搭一般主機板,是否行得通這點。事實上就Intel產品定位區隔限制來看,Xeon與Core i各自有相對應指定搭配晶片組,兩者間是楚河漢界分明。不過截至目前為止,官方尚未介入嚴格要求,因此留下了曖昧不明的灰色地帶。
主機板廠商佛心地為使用者開好後門,在韌體中加入該產品線辨識微碼,藉以支援所有相同腳位處理器。其中少部分廠商考量到Intel觀感,雖然產品也能夠支援,卻選擇低調的不公開資訊。意即在官方處理器相容清單內,找不到Xeon E3系列隻字片語,但實際組裝起來測試,大多是可以正確辨識運作。
處理器微碼
處理器微碼(microcode)存在BIOS之中,藉以辨識各款處理器,並且給予合適電壓、倍頻等工作條件。圖例主機板並未標示支援Xeon E3,實際組裝卻可以正常辨識使用,代表在BIOS內已經具有該處理器微碼。
最高時脈配置依舊
和最近這3代Core i7相仿,Intel並未大動作調整時脈設定,在相同時脈條件下靠著核心微進化,提升電力效率比表現。再次以最熱門的Xeon E3-1230為例,V2和V3版本時脈設定同為3.3/3.7GHz(標準/Turbo Boost),其他包括最陽春E3-1220到高階的E3-1285,近2代產品時脈配置也都維持一致。
在個人用桌上型產品線,從Sandy Bridge、Ivy Bridge再到Haswell,效能演進大家心底普遍有個底,每次平均約為10%小幅度提升。其中Ivy Bridge演進至Haswell,受惠於新增指令集,特定測試項目效能提升可達到20%以上。Xeon E3基於相同血源關係,差別僅只有標準與Turbo Boost時脈設定不一,是不難想像出改朝換代的差異。
TDP同樣不降反升
其他相異之處,和Haswell的微進化如出一轍,不外乎是以TDP(Thermal Design Power,散熱設計功率)與指令集為主。Haswell的TDP較Ivy Bridge世代高,Xeon E3系列亦然,如E3-1230這沒有內顯的款式,從玩家驚喜的69W提升到80W(E3-1280V3為82W)。至於整合HD Graphics P內顯,如E3-1225V2則是從77W增加到84W,和標準電壓版本Core i7/i5相同。
概觀而言,沒有內顯的款式,其TDP回復到和初代產品水準(即Sandy Bridge世代)。至於整合內顯方面,初代產品設計規格高達95W,即便最新一代調高到84W,兩者相較下仍然算是適中值。當然了,Intel定義的TDP不等於實際消耗功率,建議將它列為參考項目即可。
▲Haswell世代產品,在閒置模式會將時脈降低至8 倍頻(800MHz),比起使用多年的16倍頻(1600MHz)設定,其EIST效用會表現在耗電量等方面。
Haswell就是指令集多
Intel在Haswell世代產品上,新加入TSX-NI(Transactional Synchronization Extensions New Instructions,交換式同步延伸)指令集,官方資料指出作用是能夠提升多執行緒運算性能。另外一方面,Sandy Bridge與Ivy Bridge世代即具有的AVX指令集(Advanced Vector Extensions,先進向量擴充指令集),則是升到2.0版本,官方宣稱這將能夠進一步提升如浮點運算、資料加密/解密運算速度。
Xeon E3系列產品規格資料庫顯示,這代產品還支援Secure Key功能,官方宣稱名為DRNG(Digital Random Number Generator,數位隨機亂碼產生器)的硬體電路,可以產生真正隨機亂數,以提升線上互動資料加密安全性。其他未羅列在規格表上,重點功能還有強化FMA3(Fused Multiply-Add,混合乘加運算),其作用是能夠提升浮點運算能力,增加每個運算週期的單/雙精度FLOPs性能表現。
晶片組依舊是同根生
得留意,Secure Key和vPro功能具有連動性,不過有趣的是E3-1230V3規格資料中,卻不見vPro支援標示,筆者推測可能是官方資料有出入。無論如何,和vPro相關的功能,還得搭配特定晶片組才能完整發揮。除了官方推薦的C226(DH82C226 PCH)晶片組,桌上型產品線Q87(DH82Q87 PCH),也是少數完整對應支援之一。
E3-1230V3適用晶片組,和桌上型8系列同為Lynx Point代號,特點是規格標示支援PCI甚至是IDE介面。最高階的C226相當於桌上型Z87(DH82Z87 PCH),內建8條PCI-Express 2.0通道,以及6組SATA 6Gb/s、6組USB 3.0、最多14組USB 2.0、Gigabit乙太網路邏輯層等。此外亦有精簡功能的C224(DH82C224 PCH),以及C222(DH82C222 PCH)這2款,其定位和B85、H87之類相當。
▲Xeon E3-1230V3內建整合PCI-E Express控制器,通道數量經過刪減調整,以致晶片組的特殊性不再,除了能夠使用ECC記憶體模組之外,看起來和桌上型8系列晶片組沒兩樣。
PCI-E通道砍掉4條
除了這些的零零總總功能性變動,有一點規格差異也值得注意,那就是內建整合的PCI-Express通道數量。E3-1230V2一共有20條通道(PCI-E 3.0 16條、PCI-E 2.0 4條),意即配置1組x16給予獨顯使用後,還能組合出1組x4插槽。然而E3-1230V3可能是SATA 6Gb/s、USB 3.0數量增加,瓜分走可用通道資源,因此刪減為16條。
其真實影響性決定在晶片組上,桌上型晶片組主機板產品,其電路設計是無法利用到E3-1230V2全數通道。如果只打算裝配在Z77之類主機板,由於只有1組x16可用,是可以無視這影響性。反之,如果有安裝高速磁碟陣列卡之類裝置的需求,就得思考晶片組那8條PCI-Express 2.0通道,眾多裝置瓜分後剩餘的數量是否足夠,必要時還是得買專用主機板。
Xeon E3記憶體控制器
官方資料標示支援DDR3-1600/1333時脈,除了可以用ECC模組之外,並未提及其他隱藏規格資訊。如同以往產品,Xeon E3-1200V3搭配XMP超頻模組,仍然是可以超越DDR3-1600時脈運作。
同門兄弟尬性價比
在這Ivy Bridge與Haswell交替時期,不少玩家關注E3-1230V3與E3-1230V2之間性能差異,想在兩者間做出抉擇。有些人則是觀望,E3-1230V3和Core i7-4770、Core i5-4670K的落差,試圖找出最經濟實惠選擇。如去年爆紅的E3-1230V2,這種種採購行為透露出,大家都是很在意性能價格比。
目前E3-1230V3參考市價約為7,750元,至於E3-1230V2維持去年剛上市價格,停在6,990元附近等待停產除役多時,兩者時脈相同設定完全相同,但前者較後者貴10.8%之多。姑且不考慮晶片組功能性等因素,單純就效能落差幅度來比較,是很容易在測試數據中看出性價比高低。
相近價格帶產品Core i5-4670K要價7,400元,比E3-1230V2貴5.8%左右,較E3-1230V3便宜約350元。其預設時脈3.4GHz,Turbo Boost時脈3.8GHz,都較E3-1230V3/V2高1個倍頻,但是不具備Hyper Threading功能(即4C4T)。終極比較標的物Core i7-4770高達9,400元,比E3-1230V3貴21.2%、E3-1230V2高出34.4%,大幅落差也相當容易看出性價比。
延伸閱讀:
夢幻逸品 Xeon E3:規格、性能媲美 Core i7,Core i5 價格買回家
Haswell電源全攻略,0.05A極低電流考驗+12V最低輸出極限
Haswell 強內顯 GT2 實測:EU數量再增加,3D性能2.6倍
Haswell微進化,新AVX2指令集加持,整點與浮點運算再提升
與 Ivy Bridge 的伯仲之爭,Core i7-4770K、Core i5-4670K 與 Core i5-4430 效能實測
(後面還有更多內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