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即將刊登於「神經學年報」(Annals of Neurology)月刊的研究,說明已經可以在症狀發生的十年前就檢測出來,給予醫師與病患充足的治療與準備時間。
粒線體DNA是關鍵指標
發展有效的檢測方法一直是醫學界努力的目標,因為現階段可以說沒有實用的方法,往往都是等到症狀出現才能確診。在這項研究中,他們發現有症狀或無症狀病患的腦脊髓液中,粒線體 DNA 數量都比正常值低,這代表做為細胞能量供給來源的粒線體功能衰弱,細胞可能因此死亡。用粒線體 DNA 數量做為指標,也比目前已確認的幾種阿茲海默症生化指標出現的時間要早,甚至可能改寫其致病機轉。
研究的主筆人 Ramon Trullas 醫師表示,希望其他實驗室能驗證這項實驗的結果,因為如果他們的發現無誤,不但阿茲海默症的致病途徑可能改寫,也可以在症狀發生前,就發展出更多有效率的治療方法。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