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瑋庭;攝影/王能佑
一連串食品安全問題爆發,有句英語俗諺說:「You are what you eat.」許多人開始擔心吃下肚的東西會不會影響身體健康,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聽見民眾希望了解有機生活的渴望,特地與經驗證的有機農場合作,這些農場主人返璞歸真,不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尊重自然生態,種出有機作物,何不趁著秋高氣爽之時,嘗試自己認養農地及認購有機食品,讓體內跟著有機起來。
此外,產業局亦提供獎勵補助,鼓勵業者投入有機產品投資及食品安全檢驗機制研發,建構食品安全防線。在食品風暴襲捲之下,只要掌握食品來源與吃好食物,就能安心吃出健康,開啟安心「食」代。
認養有機農地 食在好安心
往山上小徑的寬度只容得下一輛車,離開了平穩的柏油路,取而代之的是石子路,顛簸一陣之後,終於看見了農場主人羅俊榮在門口迎接我們──清涼地有機農場到了!
清涼地有機農場是產業局推動的「有機農場認養」活動中的一員。近來,一波波食品安全風暴讓大家越來越關注食品來源,產業局為了讓民眾了解食材源頭,並且推廣「產地─餐桌零距離」概念,舉辦了有機農地認養活動。
提供認養的有機農地遍布信義、士林、內湖、南港、北投區,農地以10坪為一個單位,認養期間自102年9月至12月,4個月認養費用5,000元(含土地租金、農機具租借、清潔費與水費),不僅讓民眾親手種出安心蔬菜,也一圓城市人心中的田園夢。
清涼地有機農場主人廖錦娟與羅俊榮夫婦因登山結緣,從年輕時就嚮往隱居山中,過著自給自足又清幽的淳樸生活,邁入中年後,終於有了一塊世外桃源,期間自己建房子、整地、闢路,談起那段胼手胝足的日子,從他們的飛揚語氣仍可窺見夢想成真的感動。
從經商轉換跑道成為農夫,羅俊榮說,兩人每天至少花6個小時除草、施肥和整地,到了冬天,時間會更長,非常辛苦。而長期接觸大自然之下,他們看天吃飯的本領早已內化了,採訪當天,烏雲直逼,大夥正怕午後雷陣雨鋪天蓋地而來之際,他們一口保證雨神絕不會來搗亂,「只要有風就不會下雨,現在樹還在搖呢!」羅先生說道。
這裡的有機蔬果生得又美又豐碩,剛收成的有:圓滾滾又黃澄澄的南瓜、透出紫紅色澤的大塊頭紅龍果,顛覆有機蔬果給人賣相不佳的印象,但這段路耗費了他們十年時間,廖錦娟說,不管是種植時間、使用的菌種、比例都是不斷「試」出來的,她發揮實驗精神,以對照組相互比較,勤做紀錄,並四處向人請益。
許多人很好奇,有機蔬果該怎麼避免蟲害,廖錦娟說,蟲其實不是破壞作物的主因,怕的是「壞菌」,因為雨會帶來壞菌、土地上也有菌,所以她以非基因改造黃豆、糖蜜、有機米糠和各種益菌培養出有機肥料,以自然相剋的方式來打敗壞菌。除此之外,菌類也可對抗蟲害,廖錦娟笑說,像是白殭菌會讓蟲得流感,動彈不得,另一種蘇力菌會讓蟲「虛飽」腫大,食慾不振,最終營養不良死亡。
加入認養農地之列後,目前已有三戶人家認養,廖錦娟表示,九成來電詢問的人都是對有機食物有興趣,但卻對下田耕種有些卻步,一方面怕辛苦,也怕收成不佳,反倒是她懷著一股熱忱,說服大家加入,她不僅親自指導種菜祕訣,每個月亦開課教做肥料、酵素、醬菜和養生,她哈哈笑說:「來這裡,保證變有機種菜達人。」對於初學者,她認為不管是難度高低的菜都該試著種種看,藉此觀察不同菜種的特色,也從失敗中學習,學到屬於自己的種菜經。
到市民農園 捲起衣袖客串農夫
除了此次開放的有機農地認養之外,臺北市持續推動市民農園已超過20年,市民農園兼具農業、休閒和教育功能,目前共有8座開放民眾實地耕作,每到假日就可看見民眾攜家帶眷前來翻土、施肥、除草和採收,在城市長大的小朋友在園內追蝴蝶、抓毛毛蟲,好不暢快,藉著實際接觸土地,民眾能觀察大自然生態與作物生長過程,體會到「粒粒皆辛苦」,進而珍惜食物,也學習愛惜土地,減少化肥與農藥的使用。
市民農園以10坪為1單位,每月耕作費用為800~1,200元,4個月為1期,農園每月管理費約為300~500元,由各農園視其服務範圍(如幫忙澆水),酌收費用,不過,租用情況踴躍,想要客串當假日農夫的民眾可得盡快預約等待候補。
認養有機茶與草莓 支持好農、好食品
產業局同步推出有機產品認養,邀請民眾支持有機農家的食品,讓大家吃得放心又健康。
認養有機木柵鐵觀音、紅茶不同於前述的有機農地認養,認養人不需親自耕種,而是等到收成製茶之後,由茶園直接宅配到認養人家中,還可向茶園預約導覽活動,或是獲得有機茶試飲包,認養費用為3,600元/600g(含宅配費)。
此外,白石湖有機草莓也加入有機認養行列,同樣不需親自種植,等到草莓成熟後(最佳採收時間為103年1月至5月),認養人可帶著全家大小一同採果,並可事先預約導覽,與農場主人聊聊照顧有機草莓的箇中訣竅,農場也將贈送自製草莓醬、草莓盆栽,認養費用為2000元╱5臺斤。
理想回甘 茗華園堅持有機農法
燒一壺熱水,端出整套茶具,再放入自家種植的有機鐵觀音,將熱水沖進圓胖的茶壺,蓋上壺蓋輕搖一陣,接著彷彿施了魔法般,一杯杯清澈透黃的茶湯送到了眼前,手捧溫熱的品茗杯,啜一口,口感層次分明、甘醇濃郁……,茗華園園主陳威志以一場品茶饗宴打開了採訪的序幕。
茗華園是此次加入有機茶認養的茶園之一,一進入品茗區,映入眼簾的是一批批茶菁在笳藶上讓水分蒸發,這些都是當天早上才剛摘下來的茶葉,準備製成紅茶。
來自彰化的園主陳威志,在中興大學就讀農學院,畢業後到台北市農會所屬的茶葉展示中心擔任茶葉採購,而當他與茶農及茶專家的接觸越多,想傳承當地茶農技術的願望也越強烈,有感於年輕一代不願投入,憑著一股對木柵鐵觀音的熱情,即便它難種成本又高,陳威志仍一頭栽進了「理想茶園」。而會萌生有機栽種的念頭,起初是為了守護家人的健康。他說,茶農製茶的環境即是自家,若噴灑農藥的茶菁在室內萎凋,加上之後攪拌、炒、揉捻等程序,都會使得農藥揮發出來,威脅全家人。
有機種植的過程中,朋友和同行間有鼓勵、有勸退,甚至有人想看笑話,漸漸地,他的理想茶園發展起來,陳威志說自己運氣好,一方面是這片土地休耕了十多年,土壤和水質沒有受到汙染,加上產業局輔導,無論是安排課程、展售、促銷,以及補助有機驗證費用等都大有助益。試驗有機種植六年了,雖然比起一般的茶園,產量仍少了三、四成,但有機茶終於得以量產。
而茶園不噴農藥還能順利收成,靠的是生態自然平衡。頭號害蟲茶毒蛾、紅蜘蛛靠螳螂、瓢蟲等益蟲捕食,另外園內也放置誘蟲盒,盒內塗上性荷爾蒙,引誘公蟲進入,便能減少害蟲後代,至於雜草,陳威志直喊苦,但即便只能靠著人工慢慢拔,他也不願噴灑會汙染土壤的除草劑。目前,茗華園也投入生態導覽與開放製茶體驗,期望讓木柵附近的國中、小學生了解當地茶文化,同時推廣生態平衡農法與理念。
臺北市食材登錄平臺 學童頭好壯壯
在傳統農業社會裡,多由家長替孩子備三餐,但隨著社會進步,生活型態的轉變,多數學童來自雙薪家庭,父母無暇幫孩子準備午餐,因此多由學校辦理的午餐供應。根據教育部統計,目前每天就有近21萬名國小學童吃學校辦理的午餐,平均一年午餐費用就高達21億元。但近年來學校午餐卻接連爆發藥物殘留等問題,除了讓家長擔心,更引發各界對學生食的安全的疑慮。
由於臺北市非農產品的主要產地,一旦食材發生問題才追溯上游來源往往錯失先機,這使得學校午餐食材供應鏈體系管理顯得格外重要,因此,衛生局建立食材登錄平臺的目標,就是讓學校午餐的食物來源資訊透明化,目前臺北市食材登錄平臺已建置完成,家長可透過平臺,清楚看到學校午餐之每日菜單、產地來源及營養份量等資訊,衛生局希望透過輔導廠商,建立食材登錄追溯管理機制,掌握食材的安全,讓家長對孩子「吃的安全」更放心。
食安尖兵 鼓勵研發檢驗儀器
科技日新月異下,食品違法添加物種類五花八門,這時,食品檢驗便是讓問題食品現形的關鍵,產業局為鼓勵業者投入有機產品投資與食品安全檢驗機制研發,提供獎勵補助,其中的漢翊股份有限公司以「硫代有機磷農藥殘毒快速檢驗技術開發計畫」獲得研發經費補助,取得專利並開發小型檢測儀器。使用時,將農產樣本泡於農試所的酵素中,三到五分鐘即可測出農藥殘留,種類高達百種,漢翊公司表示,該儀器將量產,未來商家便可快速檢測食材是否有農藥殘留,為食品安全多加一道防線,消費者也能食用到健康安全的食品。
捲起袖子自己種蔬果,或是支持好農的有機食品,都是由自身把關食品安全的好方法,此外,衛生局也透過追溯食材源頭與檢驗,建構起食品安全防線,要讓民眾吃得健康,買得安心,邁向安心「食」代。
相關資訊
●清涼地有機農場
地址:至善路3段371巷20弄8號
電話:2841-1955
●臺北市市民農園
農園聯絡方式,請上www.tfa.org.tw/plan5查看
●茗華園
地址:指南路3段40巷32之1號
電話:2939-8361、0933-219509
●有機農場、茶、草莓認養
其餘參與之有機農場連絡方式,詳見臺北市有機農業資訊網(www.organic.taipei.gov.tw)→左側「有機認養專區」→「認養方案」
●臺北市食材登錄平臺
網址:foodtracertaipei.health.gov.tw
●臺北市產業發展獎勵補助計畫
相關資訊請至「臺北市產業發展獎勵補助計畫」官網(www.industry-incentive.taipei.gov.tw)查詢
【完整內容請見《臺北畫刊》九月號548期】。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留言列表